美国加州,洛杉矶北部,距离好莱坞不远的格伦代尔(Glendale),着名的动画公司梦工厂总部。
一间会议室里,大导演,梦工厂主要创始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手里夹着一支雪茄,眉头紧皱。
他的对面,坐着动画片《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创作组的主要人员:
制片人:梅丽莎.科伯
导演: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
编剧:格伦.伯杰,乔纳森.阿贝尔
这部动画片,从一年多前的2005年9月下旬开始拍摄制作,拉到了8000万美金的投资,梦工厂动画公司自己也计划投入5000万美金。
现在,却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去年6月初,一款来自华夏的网络游戏,名字也叫《Kung Fu Panda》,出现在美国市场,迅速爆火起来。
之后,便在欧美市场流行,目前游戏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了。
这款网络游戏不仅与梦工厂正在投拍的动画片同名,而且故事剧本,角色绘图,都有不少相似之处。
于是,梦工厂《功夫熊猫》剧组,在2006年8月份,聘请律师团队,起诉网络游戏《Kung Fu Panda》侵权。
结果,网络游戏《Kung Fu Panda》的知识产权方,华夏51集团旗下的51游戏公司,也聘请了律师团队反诉。
当初,梦工厂《功夫熊猫》剧组信誓旦旦,认为51游戏公司肯定侵权,梦工厂内部百分百有人泄露了商业机密。
结果,打了近半年的官司,随着51游戏的律师团队不断举证,梦工厂《功夫熊猫》剧组才明白自己大错特错。
时间线上,早在2004年11月,51集团开发IM软件51talk时,51talk的图标就设计成了类似《功夫熊猫》主角阿宝的头像。
之后,2005年2月,51集团又开始立项,开发了SNS网页小游戏《功夫大熊猫》,类似于网络游戏《功夫熊猫》的雏形。
2005年3月中旬,51游戏公司开始立项,开发网络游戏《功夫熊猫》……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51集团和51游戏公司有关《功夫熊猫》系列的创意和项目开发在前,梦工厂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创意和立项在后。
梦工厂反而明显有抄袭之嫌。
制片人梅丽莎.科伯叹道:“史蒂文,现在我们调查清楚了,我们绝对没有抄袭,只是天才的创意撞在一起了。
我们败诉的可能性非常大,律师团建议寻求庭外和解,否则会对梦工厂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斯皮尔伯格道:“庭外和解,赔偿一些钱是小事,我们在这部动画片投入8000多万美金了,有一家投资方已经撤资2000万美金,还要求我们赔偿资金损失。
我们刚卖掉梦工厂,只保留了动画业务,遇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公司面对的压力很大。
现在,你们告诉我该怎么办,我们如何才能挽回损失?
《功夫熊猫》如果不能顺利制作完成,并且成功上映,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公司的损失!”
梅丽莎.科伯咬咬牙:“史蒂文,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寻求与华夏这家游戏公司庭外和解,同时,还要跟对方谈判,买下网络游戏《功夫熊猫》的动画改编权。
这样,我们的拍摄制作和上映计划可以不用做任何调整。”
斯皮尔伯格抽了一口雪茄:“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你们谁去主导谈判?”
梅丽莎.科伯道:“我亲自去华夏谈判,马上就与51游戏公司联系。律师团寻求与对方庭外和解,这两件事,可以同步进行。”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梅丽莎,看你的了,尽快解决掉这些麻烦,《功夫熊猫》的拍摄制作,必须保证按期完成,按计划顺利上映……”
3月16日晚上,夜里快10点了,高阳夜跑结束,回家洗浴过后,正准备跟吴若涵继续造人,突然接到了51游戏公司CEO吴希的电话:
“高总,非常抱歉这么晚了打扰您,梦工厂服软了,希望跟我们庭外和解。
同时,制片人梅丽莎.科伯联系我们,希望到华夏来谈判,买下《功夫熊猫》的动画改编权。
现在,对方等着我们马上回复,您看……”
高阳想了想,笑道:“行吧,这件事可以谈,等对方来了再说吧。”
高阳挂了电话,吴若涵好奇道:“51游戏跟梦工厂的官司有结果了?”
高阳笑道:“梦工厂服软了,打算派人来华夏,跟我们洽谈购买《功夫熊猫》的改编权。”
吴若涵也乐了:“梦工厂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要是报道出去,也是一大新闻呀,我们要卖改编权给它吗?”
高阳道:“不一定要卖改编权,我们还可以考虑跟梦工厂合作。”
吴若涵好奇道:“怎么合作?”
高阳笑道:“我会亲自谈判,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咱们该接着造人了……”
3月18日下午,梅丽莎.科伯和助理二人,匆匆飞抵华夏京城。
51游戏CEO吴希,和高阳的助理李琴出面接待。
吴希将两位客人送到友谊酒店安顿下来,梅丽莎.科伯急切道:“吴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商谈改编权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