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儿此事你就别管了,你赶紧回文华殿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吧,现在可没有你闲的时候,英儿到底怎么样咱心里有数”
朱标闻言一愣,有数?你能有什么数?
再这样下去,太孙都被您老人家给宠到天上去了。
但朱标一时间还真不好说什么,万一将父皇惹急眼了怎么办,他可是知道这父皇要是崛起来那是几头驴也拉不回来的。
但这样一直宠下去也不是办法,五岁这个年纪可是非常重要的,他一生的性格基本就会在这几年逐渐成型。
若是在这个时间段养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性格,那以后还得了,这能扛起大任吗。
朱标越想越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就算是不交给那帮儒生手中,但也不能就这样一直给父皇带着。
父皇这里哪儿是带孩子呀,简直就是在养个小祖宗。
就像现在,朱标轻轻抬头就能看见英儿在花园中央不知在折腾些什么东西。
又用了那么多柴火又用了那么多太监,真当柴火不要钱还是当太监都没事儿做没活儿干吗,简直就是费财又费力的还尽瞎折腾。
朱标想着就朝着小小朱走过去,准备把他提过来好生询问询问。
朱标刚起身没走两步,就被老朱给拉住了。
老朱十分警惕的问道:“标儿你这不是去文华殿的方向,你是不是想对咱的乖大孙做什么?”
“咱可警告你啊,咱的乖大孙聪明着呢,并不需要你来干涉,你赶紧回你的文华殿呀你”
“父皇啊...”朱标无奈的长长叹息一声,“您太过于宠着英儿了,这样最后会害了他的”
“标儿你这话就说的有些过了”老朱很不高兴的说道:“什么叫害了他了,咱的乖大孙儿到底怎么样咱自己能不清楚吗”
老朱说着说着就开始教育起了朱标,“咱啊看你一天天的还是太闲了,竟然还有工夫到咱这里来闲逛”
“如今天下太平了吗,天底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吗,边关都无战事了吗,各地方的贪官污吏都查出来了吗”
“不是...”朱标无奈的摊摊手道:“父皇您突然提起这些事情来干什么呀,这些大事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成的呢,别人不清楚难道您还不清楚吗”
看见父皇变成这样朱标现在人也有些麻了,他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于太孙。
朱标也不免有些迷惑,就是弄不清状况的那种。
这英儿的变化比之上次着实有些大,他也远比上一次更讨父皇喜欢,当然这其中说不定也有父皇变得更加空闲的原因,他空闲下来的最大乐趣不就是带宝贝孙子玩儿吗。
父皇之所以这么空闲,还不是因为朱标自己很早的就担起了重任,同时也就解放了被困在御书房里的老朱。
于是朱标又突然意识到,这绕了一大圈儿,结果变化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正是因为自己的种种变化所以才出现了如今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好吧,这个因果关系应该是解决不了,难不成还能自我了断吗。
不过现在时间还早,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就要重新端正回来。
朱标转过身来看着父皇正色道:“父皇,儿臣想好了,从明日开始就让太孙到文华殿来旁观学习”
其实他也不是想让英儿在文华殿内能够学到什么,只是希望言传身教可以影响到他的性格。
再则说了,老朱刚才不是说了吗,小小朱很聪慧,三岁背唐诗五岁识千字。
实在不行,每天就带着太孙来文华殿朗读奏折,天天读奏折那还不比读那些圣贤书有用吗。
在这过程中既学会了识字,又能够增长见识,这不比他天天玩儿烧水壶来的有用得多吗。
朱标越想越觉得这法子不错,真心不错。
英儿身为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这些都是他必须所承担的。
既然享受了这身份所带来的特权与富贵,那也必须扛起这身份所带来的压力和责任,这是身为太孙所逃不出的宿命。
朱标正为此决定而兴奋呢,哪知老朱当即就跟他泼了一盆冷水来。
老朱当即不客气的说道:“标儿,咱今天就在这儿告诉你了,没门儿,宋濂吕本他们带不走太孙,你今天也别想带走太孙”
朱标:“......”
朱标知道父皇或许会不太愿意,当是也没想到他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大有一副要造反的气势,嗯...大概就是那种想要带走太孙就必须从我身上跨过去的意思。
平时也就算了,但是这一次朱标不会再由着父皇胡来。
今儿个这人我朱标还非带走不可了,就算是皇上的面儿那也不好使。
于是.....
第二天的文华殿内就多了三道身影,分别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以及大内总管李木。
这一情况让已经在文华殿上班近五年的朱棡和刘璟非常的摸不着头脑,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他们或许也没想到,在这里上班竟然还会有领导前来视察的场景出现。
以前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呀,所以一时间朱棡和刘璟也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齐刷刷的将目光看向了最上座的太子殿下,希望太子殿下能为他们指引方向。
朱标见状当即训斥道:“看什么看,都闲得慌吗,手中的奏折都处理完了吗,还不赶紧继续干你们的活儿,今天的奏折若是处理不完,谁都别想离开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