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都督,既然其他事情说得差不多了,那咱们接下来就谈谈正事吧”
正...正事?
冯胜闻言一愣,合着刚才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呀,整半天正菜都还没上桌呢。
不过也是,若是仅仅就为了犬子一事而单独召见自己的话,那这分量可就太重了,重到整个大明都没几个人能受得住。
冯胜立马应声答道:“不知殿下所说的正事是...”
冯胜说着话的同时心中也在不断思索着这所谓的正事,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所谓的正事不过就是打仗。
而作为一名高级将领来说,还需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对整个大明战局的预判。
比如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可能会有战事发生,所以平时的时候就要对那边的消息多关照一些。
冯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平日里没事儿就会琢磨这些事情。
但此时也不需要瞎琢磨了,毕竟西边都已经出事了,冯胜也是很早的就收到了这个消息。
他不免猜测到,想必太子殿下所说的正事,就是关于西面吐蕃之事吧,吐蕃抢贡品的事情无异于是在狠狠的打大明的脸。
大明自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姑息过这样的事情。
没说的,就一个字,打就完事了。
“想必冯都督都已经猜到一二了”
朱标沉声道:“不错,今日之正事就是关于吐蕃劫贡之事”
冯胜紧接着问道:“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这话说出口后冯胜就觉得这句话是白问了,刚才不是都还在想着要打吗。
不过也不是白问的,想必太子还会说其他的吧。
朱标顿了顿,正声道:“我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吐蕃这个名号从世间彻底消失,他们既然不愿做我大明属国,那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一次叫你来,就是准备让你挂帅出征吐蕃,冯都督可否愿意为大明挂帅出征呀”
附属国嘛,本来就是很可能会反叛了,这其实也在朱标的意料之中。
但之前也确实是没有办法,不接受降表也能怎么办呢,总不能直接打到他们家门口吧。
那时候大明根基浅薄,又是大敌在前,周围到处都在打仗,能保持基本盘就不错了,又怎么可能跑到地势那么高的敌方去攻城拔寨呢,也不太现实。
不过现在的情况其实也不太乐观,他刚刚才对海军都督府,下达了对海贼和倭国全面进攻的旨意,因此那边儿未来一年的钱粮消耗预计不会少。
近期又在做准备攻打漠西的战备工作,这可是真正的大战役,是需要大明全力以赴的事情,其钱粮消耗根本无法估量,就感觉做多少准备可能都不会够。
如今又来了吐蕃劫贡这么一件事情,而且这事儿还不能不管,非但不能不管,反而还要全力打击,让那些侵害大明利益的人付出最为沉痛的代价。
不然西面和西北面的一些附属国会如何看待大明,真当是大明不行了吗。
相对于现在就是三面开花,还好前些年将东面折腾得够呛,不然的话就是四面皆敌了。
也就是说如今的局面是,大明要在同一时间为三面战场提供其后勤补给。
饶是朱标也感觉到此事是十分的棘手,光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头皮发麻。
现在胡惟庸可能还不知道这些,他最多也就只知道要准备攻打漠西的事情,这海军都督府和西面吐蕃的事也都是才确定的。
若是他知道的话,估摸着他能一巴掌把这城墙给直接拍碎掉。
不过朱标还是非常相信胡惟庸的能力的,想当初是在上一次父皇组织北伐的时候,就全是靠着胡惟庸来征集粮草的。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好的,胡惟庸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些事情做得也确实没有什么差错。
只是还得看看怎么和胡惟庸来说说这事儿,很显然等三面战事一起的时候,要说谁的压力最大,那非胡惟庸莫属了。
看来得准备准备好好做做他的工作,可别一下子把他给压趴掉了,顺便在想想减轻他担子的办法。
“为大明征战一方本是末将职责所在”冯胜起身拱手接下命令。
随即又问道:“敢问殿下,何时出征,末将现在就回去做准备”
其实就连冯胜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徐达常遇春,还有邓愈李文忠都在京城的情况下,竟然会让自己挂帅。
虽然冯胜自问不比那些人来得差,但是无奈关系比不上他们呀。
徐达就不多说了,大明第一将嘛,圣上眼中的头号打手深得信任,平时相处得就跟亲兄弟似的,还常常是吃上圣上的家宴。
至于常遇春,他现在可是圣上的亲家,太子殿下的老丈人,是真正的一家人了,未来的国丈那基本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还有李文忠,那也是一家人,是圣上的外甥,是太子殿下的表哥。
最后就是邓愈,邓愈的情况和他自己的情况倒是有点儿像,都是率部归附。
但不一样的是,邓愈率部归附那一年,他才只有十八岁,而在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邓愈。
如此年轻有为的他,一到军中就深得圣上喜欢,当场任他为管军总管,并赐名为邓愈。
紧接着就跟随圣上渡过长江,攻克太平、集庆,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开始独自掌兵了,这一路走来要多顺有多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